对话热点·垃圾分类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如此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
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的规范与指导实施取得一定成效。而近日,与垃圾分类相关的一段热搜视频引发巨大争议:在某垃圾分类站,环卫人员将新鲜白菜捣碎充作厨余垃圾。看到视频的网友对此感到愤怒:怎能随意将新鲜白菜当成厨余垃圾呢?这种处理垃圾方式,纯属形式主义做派,完全不符合垃圾分类初衷。这段视频,将“垃圾分类”问题又推向人们视野之中。“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并不能流于形式主义,而应真切落到实处,真正成为无废城市生活新风尚!
中器“两网融合”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新典范
中器集团作为“垃圾分类,两网融合”领军企业,经过不懈努力,在民生福祉之路上持续探索,在规范处置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利用领域,真正做到摒弃形式主义,脚踏实地做实事。自开启上海城市商业综合体及大型连锁店等垃圾分类和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自主研发例如“中E收”、“智能可回收物收集屋”等举措,在静安、黄浦、闵行、浦东、奉贤等多区建设再生循环利用样板工程,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两网融合”工作,遵循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率先创立“点、站、场、厂”四维一体闭环运营新模式。
其中,以“静安模式”为典范,该模式以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的托底保障为目标,从源头回收、规范运输、到后端精细化分拣、末端资源化战略合作,均呈现高质量发展示范效应,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静安模式”依托科技化大数据平台管控资源循环利用流程。从“点”位源头收集可回收物,用中器专用智能车运送至中转“站”,再至集散中心“场”地进行精细分类,无缝输送至末端再生资源加工工“厂”,所有过程实时信息化智能化管控,从源头至终端均实现一体化闭环运营。
垃圾分类从“我”
做起让环保切实融入生活!
“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等方式,转变成公共资源等一系列活动总称。主要目的为提高垃圾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多方面效益。根据垃圾分类相关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大类。
可回收物: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如被单、皮鞋、白纸、剪刀、纸板箱等
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生活废弃物,如灯泡、油漆桶、指甲油、充电电池等
湿垃圾:指易腐烂垃圾,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如鱼刺、香蕉、鸡蛋、茶叶渣等
干垃圾: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废弃物,如内裤、花盆、保鲜膜、茶叶包等
中器“两网融合”用实力践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理念,同时积极推广环保科普知识进社区,开展多项社区环保活动。所有可回收物均直接进入末端处理流程,通过技术处理将其制成再生产品面向市场,目前中器已有的资源再生流程有:废塑料回收利用工艺流程、废弃金属回收利用工艺流程、废衣物回收利用工艺流程、废玻璃回收利用工艺流程、废纸张回收利用工艺流程、废泡沫回收利用工艺流程等;变废为宝实例有:废牛皮纸制成坚硬微纸凳、咖啡渣竹纤维制成华丽服装、废塑料制成日用袋丝巾等。
中器绿色使者联合街道社区开展“僵尸车”以物换物活动、“跳蚤市场”等循环利用科普活动,经过规范回收统一运送至中器两网融合集散中心进行拆解并分类,再输送至循环利用工厂等待“重生”。
合理进行垃圾分类,做好社区科普宣传,节能减排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杜绝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保障垃圾切实赋能作为绿色环保生活“肥料”,让“土地”更肥沃,让“天空”更湛蓝!
写在最后
“垃圾分类是社会责任的履行,每个人都应成为责任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中器集团将进一步搭建全平台智慧化管理体系,致力于打造“无废城区”建设的上海样板,助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为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贡献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