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nnermcbanner
新闻中心
news
上海终于降温了!是谁给城市喂了 “退烧药”?
2025-10-15来源:

  降温了降温了!十月的上海本是早该穿上薄外套、吹着秋风、闻着桂花香气的惬意季节,直到中秋,除了满月还挂着黄色高温预警。

  这反常的热浪并非错觉——截至10月14日,上海今夏已长达156天,跻身历史第四,十月中旬徐家汇站最高气温达33.2℃,打破近150年同期纪录。

  图片1(1).png

  

不只是体感热:用数据说清上海的 “热岛焦虑”

  这种反常热不是我们的错觉,而是有实打实的气象数据支撑。

  根据上海气象局近期发布的监测报告,今年10 月上旬,上海市区平均气温达到30.2℃,比常年同期24.8℃ 足足高了5.4℃。

  更明显的是 “热岛效应”——同一片天空下,上海中心城区有54个高温日,而奉贤只有13个,显著低于中心城区。

图片1(2).png

  这种温差背后的推手,正是城市热岛效应。而这种 “市区比郊区热” 的差距,还在逐年变大——近5年上海市区与郊区的平均温差比 10 年前增加了1.2℃。

  

  当我们喊热时,城市正在经历什么?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复杂多样。

       硬化地面、建筑密集、尾气排放、垃圾堆积等都导致热量在城市积聚。

  •   硬化地面像大铁板:市区里的马路、停车场全是水泥地,太阳一晒就吸热不散热,到了晚上还在持续释放热量,像给城市盖了层“热被子”。

  •   高楼挡了通风道:密集的写字楼、住宅楼把风 “拦住” 了,热量散不出去,只能在楼宇间打转。

  •   小热源遍布各处:汽车尾气、工厂排放是固定热源,生活垃圾堆积会释放甲烷、二氧化碳等,让社区周边温度再升1-2℃。而固废堆积发酵会释放热量和温室气体,又进一步加剧局部高温。

  联想截图_20251015165715.png

  城市的 “退烧药”,从哪里来?

  既然城市在 “发烧”,总得有 “退烧办法”。这份 “退烧药”,既需要城市层面的“大规划”,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小行动”。

  1. 学南方城市“造清凉”,用绿色基建 “调温”

  国内已有城市探索出降温经验,比如海南、深圳、上海等 “清凉城市” 建设,就提供了示范参考——

  •   建 “通风廊道” :在市区预留出 “风道”(比如沿黄浦江、苏州河的绿化带),让郊区的凉风能 “穿城而过”,把市区的热气吹走;

  •   修 “城市湿地” :像崇明东滩、世博后滩这样的湿地,就像城市的“天然空调”—— 水和植物能吸收热量,让周边区域温度降 2-3℃;

  •   搞 “立体绿化” :在写字楼墙面、屋顶种上植物,不仅好看,还能 “遮阴吸热”—— 有数据显示,屋顶绿化的建筑,室内温度能比普通建筑低 4-5℃。

    联想截图_20251015165737.png

  2. 我们的举手之劳,也是城市的“降温剂”

  居家降温:既省电又环保

  •   正确分类垃圾,直接减少城市的热源,除此之外,把旧衣服、旧家具送去回收,而不是直接扔掉,也能减少生产新品的能耗。

  •   阳台种点遮阳绿植:爬藤月季、绿萝这类植物,能挡住部分阳光,让室内少晒进点热量,空调也能少开 1 小时

  •   选节能家电:买空调、冰箱时看 “一级能效”,同样的使用时长,比普通家电少耗电,也少产生热排放;

联想截图_20251015165751.png

  中器倡议:你我都是城市的 “降温合伙人”

  守护城市的清凉,从来不是某一群人的事。

  作为专注固废资源化、危废无害化的城市专家,“中器环保管家”也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专项定制的一站式服务,包括重大项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全流程”技术方案,与大家携手做城市的“降温合伙人”。

  专业至上

  固废资源化:建筑垃圾零扬尘无噪音封闭装载,再生透水砖铺设路面;更易雨水渗入地下,地面不再发热发烫;

图片1(3).png

  危废无害化:工业、医疗危废等,无害化工艺处理,避免有害物质挥发污染空气、加剧升温;

图片1(4).png

  资源循环再生:餐厨废弃油脂转化生物柴油,降低化石能源依赖,减污降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图片1(5).png 


    结语 

      降温需合力,环保即“退烧”

  其实城市的清凉,从来不是自然馈赠,而是众人合力的成果,每一个小小的行动,都在给城市喂“退烧药”。

  上海秋风终于如期而至,也愿我们都能成为未来“降温合伙人”——用力所能及的环保小事,共同守护我们的地球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