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01|“双碳”目标下提升我国新能源竞争力的行动方略
9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云飞发表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论述中提到: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将发展新能源作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的科学选择。尽管我国新能源产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技术、质量和市场等方面竞争力不强。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也面临着诸多能源安全风险挑战。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切实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科技化、智能化、多元化、生态化水平。我们要依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新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切实提升化解能源安全风险的能力。唯此,才能切实提升我国新能源的竞争力。
02|科技部:将建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监测评价机制
9月11日,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浦江创新论坛——绿色低碳创新论坛如期举办。此次论坛以“聚焦绿色转型,共享低碳未来”为主题,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在论坛开幕式上发布了《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并表示科技部将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监测评价机制,促进各方形成合力。上海市副市长刘多在致辞时表示,面向未来,上海将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做强国际化绿色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赛道绿色产业集聚地,不断营造一体化绿色科技创新生态。
03|2023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实现“碳中和”
9月15—16日,2023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在南宁举行。本届论坛以“共商气候与环境协同治理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为主题。东盟国家环境部门、驻华使节、中国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企业等近500名代表参会。论坛同期发布了《中国—东盟气候适应社区知识网络合作倡议》《RCEP背景下广西对外绿色可持续投资倡议》等成果;论坛还创新实施多种碳减排和碳中和措施,提出了低碳会场、无纸化会务、中和补偿三个低碳管理目标。经计算,本次论坛预计共排放温室气体120.23吨二氧化碳当量,都通过购买联合国碳抵消量平台和Verra自愿减排量平台上的项目进行碳中和抵消。
04|国内绿证累计核发量超1.2亿个
9月11日,人民日报记者报道,在2023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上:截至今年7月底,国内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累计核发量已超1.2亿个,国内累计交易绿证约为4620万个,排在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河北、吉林、江苏,三省绿证出售量均超过300万个。绿证交易量扩大,呈显著增长趋势。
05|中国大城市出行绿色水平数据出炉
9月11日,由北京数城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智汇绿行科技中心发布了《中国城市绿色出行及其碳排放分析报告》。报告指出:重庆、北京、上海、天津、⼴州、深圳、成都七个超⼤城市的年均总碳排放量为673.82万吨,远⾼于其他三类城市(特⼤城市、Ⅰ型⼤城市、Ⅱ型⼤城市)。七个超大城市中,以年人均碳排放量看,成都道路出行的绿色出行水平最高,其次为上海和广州;北京人均碳排放为七个超大城市之首。在14个特大城市、14个I型大城市,青岛、南昌、长春的道路客运人均碳排放量远高于其他城市。报告建议,对于城市客运碳减排,除提倡新能源汽车或电气化交通外,还应同时改善城市客运出行结构,降低小汽车出行分担率,增加公共交通和慢行出行比例。
查阅上述热点详情,请点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XaU18YAsTft-QGuWUAr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