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长江流域环保“升级”,12部门联手全面整治
02|生态环境部发布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重要成果
03|中国代表团出席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续会
04|绿化市容 “十五五”规划,大家都在关心什么?来看都有哪些建议→
05|《上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及示范工程清单(2025年版)》发布
06|《上海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2026-2030年)》印发,聚焦三大行动,16项重点改革任务
07|跟劳模进课堂 | 中器碳walk走进北站街道党群中心,上演“绿金实验秀”!
08|助力城市管理!守护夏日夜市“烟火气”
09|市西中学来PK! 循环新生代,绿意润心田…
01 新闻速览
长江流域环保“升级”,12部门联手全面整治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于8月12日对外发布《关于加强执法司法工作协同 服务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着力解决和规范执法司法工作协同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升长江系统性保护成效。《意见》共18条,明确要坚持依法推进、务实高效,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准确适用刑法、民法典、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坚持预防性、恢复性执法司法,依法统筹适用刑事、民事、行政法律规范,准确适用生态环境侵权责任制度和禁止令、非诉执行等司法措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构成犯罪,行政执法机关给予行为人行政拘留、罚款的,依法折抵相应刑期和罚金。刑事判决未涵盖的行政处罚事项,行政执法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违法行为人以补植复绿、碳汇认购等方式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赔偿的,依法作为处罚从宽处理的情节。
针对生态修复,《意见》指出,要加强生态环境修复跨部门协作,科学确定修复方案并实施,依法监督评估修复效果。对于涉渔业等无法完全修复的,可由受损地组织开展替代修复。对于跨行政区划案件,在受损地组织实施修复更为适宜的,人民法院可将执行到位的修复费用移交受损地用于修复。
生态环境部发布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重要成果
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北京举行,生态环境部在活动成果发布会上发布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重要成果。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各部门,高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旗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统谋划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推进落实“1+1+N”政策举措。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在美丽中国建设“1+1+N”政策举措中,第一个“1”,是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作为纲领性文件统揽美丽中国建设各项行动举措。第二个“1”,是《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指导分级分类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在重大战略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开展先行区建设,打造示范样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率先开展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N”是分领域分板块的行动举措,包括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以及科技、金融等领域20余项行动方案。
目前,美丽城乡、河湖海湾建设正加速推进。同时,强化科技、数字、金融支持与风险防控,打好政策保障组合拳;广泛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活动,引导全民参与,将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中国代表团出席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续会
8月5至15日,塑料污染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续会(INC-5.2)在瑞士日内瓦召开。183个成员国和400多个观察员组织的2600余名代表参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德森主持召开部长级圆桌会,百余名部长级代表出席。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高率中国代表团出席。
本次会议目标是通过谈判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国际文书。经过11天磋商,最终未能达成一致,大会主席宣布休会。
中方深入参与谈判,就关键议题提出搭桥方案,努力弥合分歧,受到各方积极评价。中方出席部长级圆桌会,分享中国在塑料污染源头减量、回收利用、水域清理等领域的治理经验,强调塑料污染是全球性挑战,呼吁各方秉持多边主义,理性务实探索有效治理途径。
会议期间,中方与大会主席、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欧盟环境委员及法国、德国、丹麦、挪威、哈萨克斯坦、索马里等国环境部门负责人举行了双边会谈。
绿化市容 “十五五”规划,大家都在关心什么?来看都有哪些建议→
近日据绿色上海发文报道,今年4-5月,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市绿化市容局联合通过市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和“上海发布”“绿色上海”等微信公众号,开展“‘智汇申城 绿绘未来’——我为绿化市容‘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线上征集市民建议。活动共收到问卷及建议1217份,建议主要集中于绿化、林业、环卫、市容景观。市绿化市容局将充分吸收市民建议,纳入本市绿化市容“十五五”规划予以完善,采取以下举措↓↓↓
01深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打造开放、有活力的全域公园体系
02夯实绿色生态基底,增强市民绿色生态空间感受度
03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体系,推动收运管理模式革新
04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市容环境品质
“十五五”规划是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衔接规划。市绿化市容局将吸纳人民建议,在绿化市容“十五五”规划中回应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助力绿化市容事业高质量发展。
02 政策解读
《上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及示范工程清单(2025年版)》发布
8月12日,上海市发改委、市科委、市经信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委、市交通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及示范工程清单(2025年版)》(以下简称《清单》)。该目录共公示50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涵盖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能源绿色转型、生态保护修复、基础设施升级、绿色服务七大类。通知要求各相关单位结合重点管理、节能审查、环评、清洁生产等工作,加大技术推广和示范工程建设支持力度,为上海推动绿色转型、污染防治及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其中《清单》目录一《节能降碳产业》中基于工业固废高附加值利用的二氧化碳矿化技术,其技术工艺为耦合CO2矿化技术和钢渣资源化利用技术,利用CO2在水基体系形成碳酸的基础上,在催化组分作用下,实现CO2对钢铁渣的间接碳化;
目录二《环境保护产业》中生物基可降解材料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发生产,以棕榈油为生物质碳源、利用罗氏真氧菌为工业生产底盘菌,采用合成生物学的技术,在 10m³以上发酵规模中,实现聚羟基脂肪酸酯(PHA)高质量转化率。在发酵方面,PHA 产品中 10%的碳原子直接来自 CO2,实现高效低碳生物制。在提取方面,采用高纯水相提取技术,缩短提取链条,提升回收率和产品纯度。以餐厨废油为碳源产PHA,在小试、中试条件下实现稳定高效生产;基于农业废弃物的污染土壤修复与固碳技术,其技术工艺为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利用常温腐解、微氧热解、固定包埋和改性修饰等低碳工艺,制成以生物质和生物炭为核心基质的新型功能化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可综合提升土壤质量的“以废-治污-固碳”技术体系,用于协同解决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碳汇和肥力水平低下、盐碱化、酸化等土壤生态环境问题;
目录三《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农林有机废弃物炭化及炭基产品化低碳循环利用技术,其技术工艺为先将秸秆、枝条、废木料等难降解农林有机废弃物进行热解炭化得到多孔隙生物炭,同时把炭化过程产生的可燃气体转化成热能并回供系统,实现热能自循环;再将生物炭与尾菜、菌菇渣、粪污等易腐有机废弃物相混合进行好氧发酵;最后利用双烘双冷双筛制肥工艺,生产出高品质生物炭基肥料;
目录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风电离网制氢耦合生物质气化合成绿色甲醇成套技术与装备,其工艺技术以绿色低碳能源转换与高效资源利用为导向,通过风电离网制氢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动态匹配,开发大规模碱水及 PEM 电解水制氢的先进集群控制系统,实现及荷随源动的能源管理系统;纯氧加压生物质气化技术将碳转化率提升至95%以上,相较传统常压空气气化技术合成气焦油和甲烷含量降低 90%以上,富 CO2合成气甲醇合成技术实现将CO及高浓度CO2直接一步法合成甲醇,CO2转化率大于80%;配合能化结合控制系统与数字孪生认证技术,实现能源消耗的精准控制及绿色甲醇全生命周期溯源,全面推动能源化工领域向高效、低碳、智能化方向变革。
03 市场洞察
《上海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2026-2030年)》印发,聚焦三大行动,16项重点改革任务
上海市政府网站8月14日发布消息,《上海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2026-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近日印发。
《行动方案》聚焦“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引导激励行动”“实施碳市场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三大行动,提出16项重点改革任务。
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方面提出四方面创新举措:1.总量管理。配额分配制度同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度相衔接,对碳排放总量相对稳定的行业试点实施配额总量控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预留发展空间。2.市场扩围。有序降低石化化工等高载能行业、数据中心及水上运输业的纳管门槛,拓展建筑类覆盖范围至高校和医院,研究氧化亚氮、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管。3.有偿分配。分行业差异化设定有偿发放比例。到2027年,配额有偿发放比例控制在8%以内;到2030年,配额有偿发放量占配额总量的比例进一步提高。4.配额结转。对进入全国碳市场的纳管单位,其在上海碳市场的结余配额分三年结转,其他纳管单位暂不实施配额结转。
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面提出三方面创新举措:1.推动碳普惠可持续运行。实施方法学“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拓展减排行为和丰富减排场景,强调常态化闭环消纳体系构建,区块链和AI数智化赋能碳普惠管理。2.创新碳普惠激励机制。推动碳普惠用户成长体系融合创新,推动个人碳信用评估体系形成,激发商业活力,吸引多元主体共建,倡导公益碳注销。3.规范大型活动碳中和。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示范,逐步推动演出、赛事、会议、展览等大型活动有计划地实施碳中和。
在其他方面还有四方面创新举措:扶持并规范碳排放管理领域技术服务机构发展;实施碳排放管理员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积极争取《巴黎协定》下的国际碳减排量交易平台落户上海;加强与国际碳市场的对话交流。
中器动态
跟劳模进课堂 | 中器碳walk走进北站街道党群中心,上演“绿金实验秀”!
8月14日,中器碳walk跟随市劳模进城管课堂,上演魔法实验秀;带领孩童化身“小城管”守护城市健康环境!沉浸式普法+炫酷实验,在孩子心中种下绿色未来!
助力城市管理!守护夏日夜市“烟火气”
夏日夜市油烟扰民,地沟油隐患频发?看上海模式如何破局——城管执法治理+中器技术护航!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
市西中学来PK! 循环新生代,绿意润心田…
市西中学来PK,绿意在心,环保在行!让循环可持续理念在新生代持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