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nnermcbanner
新闻中心
news
全市首场!“双碳”5年成效显著→
2025-08-11来源:

1.png

       01|《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画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发布

  02|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03|上海市贯彻落实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04|《上海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方案》印发

  05|“双碳”目标提出5年:中国实践与战略思考

  06|优化营商环境出实招,上海为百家重点企业注入“绿色竞争力”

  07|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领导一行莅临中器调研指导,共探绿色发展新路径

  08|智理·智愈·智创 | 中器环境工程的“十二时辰”

  09|智理·智愈·智创 | 中器环境工程,“仓管经理”的超预期!

  10|中器·时节韵律-守护秋日生态“收”与“藏”

  01 新闻速览

  《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画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发布

  8月10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在北京共同发布《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画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并举办研讨会。

  报告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标志性的原创理念,系统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经济社会和谐的多重价值追求,展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哲学思想、文化底蕴和语言魅力。20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中国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硬杠杠,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报告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传播和宣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擘画蓝图。

  报告全文约1.6万字,通过相关网站、期刊、社交媒体等平台以中英文面向全球发布。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8月5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碳计量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依托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央企业等,建设一批国家碳计量中心,加强碳计量政策研究和科技创新,补齐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短板,强化碳计量检定和校准能力建设,制定一批碳计量技术规范,建立相对完善的碳计量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上海市贯彻落实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8月5日,上海发展改革讯,根据国家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建立支持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相关要求,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结合上海市新能源行业发展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关于上海市贯彻落实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主要包括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完善市场跟踪与部门协作工作机制等三个方面共17条措施,将试行至2026年底。

  本次改革后,上海市居民、农业用户继续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电价水平将保持稳定。工商业用户通过市场化方式购电,新能源入市后,电力市场交易品种更加丰富,交易更加活跃,同时将有更多机会购买到清洁低碳的绿色电力,购电价格也有望稳中有降。

  《上海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方案》印发

  8月4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中共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方案》,旨在建立健全上海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体系,组建一批管理规范、素质过硬、活跃度高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一批形式多样、参与度高、效果突出的上海特色品牌项目。

  一、强化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制度建设

  二、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

  三、丰富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内容

  四、拓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场景

  五、切实加强志愿服务保障

  02 政策解读

  “双碳”目标提出5年:中国实践与战略思考

  人民论坛8月7日发表《“双碳”目标提出5年:中国实践与战略思考》一文,指出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也是“双碳”目标提出5年,我国“双碳”工作成效显著,但仍需攻克诸多挑战和难题。

  一、理解系统性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双碳”是一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气候变化威胁人类发展,应对成全球共识。中国“双碳”承诺宣告绿色转型决心,标志新发展范式兴起。2015年《巴黎协定》推动国际进程,前提是碳中和概念的提出。温室气体排放与气候灾害直接关联,属系统性问题。实现“双碳”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机遇,需提高战略思维,注重整体性、关联性与协同性。落实“双碳”政策性强,需把握节奏,坚持先立后破。

  二、五年显著成效

  “双碳”概念深入人心,成为生态文明思想重要部分。“无废城市”理念被接纳。制度设计上,“1+N”政策体系日益完善;示范项目、试点建设突破;各行业转型升级;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成果显著。“双碳”对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影响深远。我国面临碳排放总量大、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实现时间短于发达国家等挑战。

  三、增强公众低碳意识

  需让公众感知气候变化的严峻性。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普及,使绿色低碳产品成为主流,绿色消费成为自觉选择。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与消费方式。公共机构带头无纸化办公;服务行业使用可循环物品,倡导“光盘行动”,严控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构建绿色物流体系,整治过度包装。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加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管理。

  四、科技支撑目标实现

  科技创新是关键支撑。需强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等关键技术攻关,加速成果转化。人工智能可助力公众获取节能减排知识。完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能源领域有煤炭清洁利用、核能技术;工业领域有数字化、氢冶金等技术;交通领域有可持续航空燃料、新能源汽车等技术。“无废城市”建设在智能分类、物流管理、先进处理技术应用、大数据平台等方面仍需攻克技术难题。

  五、固体废物减污降碳协同

  固废处理不当会造成浪费和污染。各地需转变观念,视固废为宝贵财富。“无废城市”是先进城市管理理念,通过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应强化顶层设计;立法先行;政府主导,财税激励;完善标准;加强科技创新;重视教育宣传;承担国际责任。

  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挑战。应对关键在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保持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定力。加强气候治理国际合作与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创新。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与传播,凝聚共识。传播中国务实行动、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将科学问题通俗化,结合民生问题。传播建立合理国际气候制度的正确原则,贡献中国智慧。

  03 市场洞察

  优化营商环境出实招,上海为百家重点企业注入“绿色竞争力”

  当前全球绿色规则持续收紧,企业面临合规压力显著攀升。为助力企业有效应对这一挑战,优化营商环境,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举办首场“企业绿色管理能力提升与实践培训”,以专题培训辅导形式为企业绿色管理赋能,赢得广泛赞誉。

  此次培训吸引了三十余家重点企业参与,聚焦世行对标改革,围绕可持续发展、银企对接政策、新质生产力培育等核心内容展开,通过提供丰富的实践案例与金融政策指导,为企业指明了以绿色管理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新路径。

  此次培训紧扣企业在绿色管理方面的“实际刚需”与“核心关切”,助力企业提升绿色管理能力,积极应对国际经贸新趋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训会上,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介绍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核心价值与政策趋势,并针对信息披露问卷填报、数据收集和报告编制等环节提供落地指导。国内专业绿色评价机构联合赤道公司系统拆解了ESG管理的战略价值,结合行业标杆案例,向企业提供可落地的实施路径。上海农商银行介绍可持续挂钩产品的五大核心要素、操作流程及不同模式下的案例详解,为企业降低成本提供可操作实例。现场还对企业关注的区块链、政银企对接平台和政策保障落实展开交流。

  据介绍,组织此次培训也是落实《上海市中小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实施方案(试行)》的具体举措。面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国际规则,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ESG管理能力不足将引发高额合规成本及市场准入风险。为此,2024年12月,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市委金融办等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提出,开发对标国际要求并符合国情的中小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问卷,提供公益化披露平台、工具和培训,大幅降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成本。

  据悉,为满足广大企业的需求,上海将持续深化此类赋能活动,在构建企业绿色管理能力提升长效机制、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将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中器动态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领导一行莅临中器调研指导,共探绿色发展新路径

  8月7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相关领导率队莅临中器集团旗下中器环保生产基地考察调研,对集团在资源循环再利用领域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和规模化实践应用前景给予高度关注与认可。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生活垃圾管理处及资源利用和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相关领导,分别就上海餐厨废弃油脂精细化管理举措及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作了详细介绍。

3.gif

智理·智愈·智创 | 中器环境工程的“十二时辰”

3.jpg

智理·智愈·智创 | 中器环境工程,“仓管经理”的超预期!

4.png

中器·时节韵律-守护秋日生态“收”与“藏”

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