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01|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SAF专委会启动
02|《上海市环评编制单位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2025年版)》
03|2040年减排90%,欧盟修订《欧洲气候法》!
04|生态环境部发布7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05|《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6周年,成效显著
06|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领域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07|引领聚合力担当谱新篇|中器献礼建党104周年
08|轻盈“新”国策~亚太“信息心脏”,怎能不丝滑?
01新闻速览
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SAF专委会启动
7月1日,交通运输部主办的第十七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在北京开幕。中国能建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发布《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产业发展倡议书》,启动全球可持续交通创新联盟第一个国际性专委会——可持续航空燃料专委会。
《可持续航空燃料(SAF)产业发展倡议书》,倡导产业协同共绘新图景,呼吁从原材料到终端应用深度协作,以资源循环、生态韧性与技术突破实现减排目标与企业竞争力的双赢;倡导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主张深化“产学研用”融合,重点攻关第二代生物燃料、电转液(eSAF)等前沿技术,健全标准认证体系,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倡导生态共建实现可持续,致力打造“技术-产业-价值”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培育应用场景,推动SAF产业从政策扶持迈向市场化自强。
《上海市环评编制单位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2025年版)》
上海环境7月3日讯,为进一步加强环评编制单位监督管理,全面提升环评监管效能和水平,根据《上海市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要求,结合本市工作实际,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上海市环评编制单位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2025年版)》。
该细则适用于在生态环境部信用平台注册、向上海市局提交《守信承诺书》并在沪开展业务的环评单位。评价对象为评价周期内(自然年)在本市有环评报告书(表)获批的单位。评价体系包含能力建设(管理体系、人员配备、技术支撑、诚信经营)和业务水平(环评文件数量与质量)两大指标。市生态环境局将于每年3月31日前公布上一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环评编制单位的信用评价结果。环评编制单位同时属于排污单位或其他环境服务第三方机构的,按照《上海市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管理办法》确定其信用等级。市、区生态环境部门根据信用评价结果,实施相应分类监管措施。
2040年减排90%,欧盟修订《欧洲气候法》!
欧盟委员会于7月2日提交《欧洲气候法》修订案,已就《欧洲气候法》提出修订案,设定到204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减少90%的目标。欧盟委员会还建议引入碳信用额度等机制,以缓解欧洲在实现减排目标过程中面临的压力。
欧盟委员会表示,本次提案引入了多项机制,如自2036年起,成员国可通过购买其他合作国家的碳信用额度用于抵消排放,额度最高可相当于1990年排放水平的3%;将永久性碳清除技术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抵消部分碳排放;为各经济部门间提供更大灵活性,如成员国可用交通或废弃物处理领域的减排额度,弥补其他部门的减排不足。根据声明,下一步,新提出的修订案将提交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根据普通立法程序开展协商并推动通过。
生态环境部发布7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
6月30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东北、华南、西南、西北、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和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7月上半月(7月1日—15日)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
7月上半月,全国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南部、长三角可能出现臭氧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仍为O3。新疆南部受沙尘天气影响,可能出现重度至严重污染。
02政策解读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6周年,成效显著
2025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6周年,目前已形成“规划引领、法治保障、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垃圾分类模式,法规制度成型,市民习惯养成,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全程体系建立。2025年1-5月数据稳定:“三增一减”对比2019年上半年,
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分别增长1.96倍、13.6倍、59%,干垃圾减少16.7%。
一、资源化,推动全量减废
全市已建成焚烧设施15座,设计处理能力2.8万吨/日,湿垃圾设计处理能力8900吨/日,年底将达1.1万吨/日。飞灰“中温回炉”技术应用突破,为2026年实现固废“近零”填埋打下扎实基础,回收利用率超45%,处于全国前列。
二、绿色化,引导全链低碳
统一沪尚回收标识标牌,644个惠民回收服务点、48座示范型可回收物中转站,通过减塑、光盘行动、净菜上市等措施源头减量。
三、精细化,实施全域升级
优化标准指南,2025年底,将完成居住区2.1万余个投放点微更新、8000余个投放点专项更新,1100个小区(村)精品提升、55个公共场所精细化分类示范样板。加强精准宣传、执法与新市民培育。
四、智能化,赋能全程管理
赋能全程管理,推广智能投放设施和“一网统管”场景应用,2025年建成至少25条智慧收运线路,湿垃圾运输处置实现智能品质监控,加快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全程智能化管理体系。
五、惠民化,落实全民获益
规范单位垃圾收费制度,探索优化计量方式,推动线上缴费等便民措施。深化垃圾分类与“多格合一”基层治理有机融合,倡导“一小区一方案”,优化投放模式,改善清运作业扰民问题。
03市场洞察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领域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2025年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即8.0版行动方案)。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强调,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不断提高政策服务的整体性、清晰性、便利性,一以贯之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进展,助力企业在沪实现更好发展。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进一步提升企业感受度,结合本市生态环境工作实际,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印发《上海市生态环境领域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围绕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优化企业排污总量指标管理、提升生态环境政务服务效能、强化惠企服务平台支撑作用、优化涉企监管执法模式等5个方面提出了16项具体举措。
一、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
(一)推进“环评+空间”改革
(二)推进“环评+产业”改革
(三)推进“环评+项目”改革
(四)精简审批环节
二、优化企业排污总量指标管理
(一)推行总量指标统筹
(二)推行总量指标容缺受理
三、提升生态环境政务服务效能
(一)推动AI政务服务应用
(二)推动政务服务免申办
(三)优化惠企政策服务机制
四、强化惠企服务平台支撑作用
(一)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质量
(二)做强科创转化平台
(三)优化智能咨询服务。
五、优化涉企监管执法模式
(一)完善信用监管体系
(二)规范涉企检查行为
(三)深化包容审慎监管
(四)推行“两书同达”制度
中器动态
引领聚合力担当谱新篇|中器献礼建党104周年
7月1日,中器集团下属上海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及党员周玉杰同志凭借扎实的党建工作成效和先锋模范作用,分别荣获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展现集团在党建引领下的实干担当与创新活力。
轻盈“新”国策~亚太“信息心脏”,怎能不丝滑?
中器集团携手亚太“信息心脏”——中国电信信息园,实现绿色智慧清运与人工智能产业双向奔赴,共探“智慧环保+数字经济”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