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nnermcbanner
新闻中心
news
《守护》
2025-06-30来源:

1.png

  

       01|经国务院同意,8部门联合启动固废专项整治行动;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和适应气候变化进展相关报告发布

  02|到2027年制修订标准100+!工信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

  03|《上海市餐饮服务项目大气污染防治指引》发布

  04|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05|上海已建设37个绿色生态城区,2024年促成绿色转型技术交易7.8亿元

  06|【2025全国节能宣传周&低碳日】1+1+N生态新蓝景,公益宣传片《守护》发布!

  07|你可能不认识我,但你一定加过我的油!中器绿色能源明星驾到~

  08|今夏最IN科学瘦身法「碳循环」,专治不掉称!

  01 新闻速览

  经国务院同意,8部门联合启动固废专项整治行动;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和适应气候变化进展相关报告发布

  6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最新情况如下:

  一、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启动

  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8部门近日联合启动全国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专项整治行动,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遏制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高发态势。

  二、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和适应气候变化进展相关报告发布

  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现场,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和《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

  《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系统梳理了2024年以来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并对未来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作出展望。这也是继《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印发之后,我部对外发布的首个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显示,2024年是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份,在全球变暖和厄尔尼诺事件叠加作用下,去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多地遭遇破纪录致灾性极端天气事件,全面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刻不容缓。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并启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早期预警旗舰项目,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支持。

  到2027年制修订标准100+!工信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

  6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出,到2027年,推动制修订绿色低碳领域标准百项以上,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到2030年,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基础更加牢固,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标准化对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支撑作用更加显著。《实施方案》部署了标准急用攻坚、标准创新引领、标准提升更新三大行动方向,其中提出要加强碳足迹核算标准供给,加强绿色低碳产业标准引领,加快完善更新节能节水标准以及积极推动绿色制造标准迭代升级等。

  《上海市餐饮服务项目大气污染防治指引》发布

  为规范餐饮场所经营行为、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上海市发布《餐饮服务项目大气污染防治指引》,明确选址、油烟净化设施安装、排放标准及运维管理要求。指引自2025年6月24日起施行,适用于全市餐饮服务项目。

  根据指引,餐饮场所禁止选址于居民住宅楼、无专用烟道商住楼及与居住层相邻楼层,投资者需核实不动产性质及烟道配套情况。油烟净化设施须与经营规模匹配,新建企业需安装去除效率≥90%的设备,并配置专用监测场地。排放方面,油烟浓度须控制在1.0 mg/m³以内,臭气浓度不超60(无量纲),餐饮集聚区需统一维护共用烟道及设施。运维管理要求建立环保制度,设施需与风机联动运行,每日巡检并确保无泄漏;清洗维护记录至少保存一年,并通过指定系统申报台账。此外,餐饮单位须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在线监控,并与监管平台联网,确保排放持续达标。指引通过严格标准推动餐饮业绿色发展,助力城市空气质量改善。

  02 政策解读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6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召开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近日,生态环境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推进生态文化的研究传承、传播推广和转化利用,厚植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意见》强调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明确三项主要任务:即传承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念;挖掘中华民族通过世代实践探索形成的,关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类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智慧;围绕传统生态文化景观、生态环境治理历史名人典故、绿色低碳的传统生产技艺、地方特色产品和特有物种等重要文化载体,组织开展征集、调查等活动,提炼生态文化内涵和价值,赓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文脉。

  《意见》从加强生态文化研究传承、强化生态文化传播推广、推动生态文化转化利用三个方面明确了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加强生态文化理论研究和交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传承党领导人民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财富、壮大生态文明主流舆论、繁荣生态文艺创作、打造生态文化阵地等十项生态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03 市场洞察

  上海已建设37个绿色生态城区,2024年促成绿色转型技术交易7.8亿元

  6月25日,上海环境讯,近日,从2025上海绿色建筑国际论坛获悉,上海已建设绿色生态城区37个,占地规模89.38平方公里,上海正在扩大“绿色版图”。

  最新一批绿色生态城区共11个,创建于2024年。它们分别是临港新片区滴水湖金融湾项目、静安区苏河湾片区、虹桥主城前湾地区、真如城市副中心、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崇明区陈家镇国际生态社区、上海科技影都(华阳湖中心城区)、前滩国际商务区、西岸传媒港和西岸智慧谷、黄浦董家渡、张家浜楔形绿地A片区、北蔡楔形绿地(罗山路以西)B片区、嘉宝智慧湾城区、长兴岛兴海社区启动区。

  随着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加速推进,绿色建筑需要的资金规模和融资需求与日俱增。绿色金融正在加大对绿色建筑发展的支撑力度,在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A级及以上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领域,形成了专项化融资配套机制。以上海农商银行为例,截至2024年末,其绿色信贷余额超过800亿元,其中超过40%的部分投向绿色建筑领域。

  据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消息,绿色转型正在激活建筑市场活力,产业链不断完善,2024年促成相关技术交易7.8亿元。在绿色建筑技术转化方面,同济大学已孵化企业153家,吸引社会资金超68亿元。

  绿色金融的支持不局限于绿色建筑本身,还拓展到既有建筑节能环保改造、屋顶分布式光伏能源建设、集中式供热供暖中心建设。金融机构也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分布式光伏贷款、气候投融资、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

  到“十五五”末,上海将进一步提高三星级绿色建筑占比,完成公共建筑碳排放监测面积累计达1.5亿平方米,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000万平方米,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全面执行75%节能率要求。探索建立绿色金融实施途径,激发产业及市场活力。

中器动态

【2025全国节能宣传周&低碳日】1+1+N生态新蓝景,公益宣传片《守护》发布!

  节能创新,绿色科技正助力生态环境治理效能跨越式提升,中器一直在行动!

2.png

  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公益宣传片《守护》正式发布!守护不止于节约电、水、粮食,使用绿色能源、回收循环利用。你在世界尽头守护极地,我们在各个角落接力守护我们!

3.png

你可能不认识我,但你一定加过我的油!中器绿色能源明星驾到~

4.png

今夏最IN科学瘦身法「碳循环」,专治不掉称!

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