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nnermcbanner
新闻中心
news
重磅发布!成功立项《上海碳普惠减排项目方法学机动车、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加注Bx柴油》
2024-10-29来源:

微信截图_20241031152729.png

项目背景

Bx柴油  碳普惠减排项目

  近日,为鼓励全社会广泛深入开展温室气体减排行动,持续完善上海碳普惠项目方法学体系,根据《上海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沪环气候〔2022〕211号)、《上海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沪环规〔2023〕7号)、《上海市碳普惠方法学开发与申报指南 (试行) 》的有关精神指导,上海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百胜中国控股和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等权威机构、高校及企业,联合编制《上海碳普惠减排项目方法学机动车、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加注Bx柴油》(以下简称“《方法学》”)。

  该成果预示着中器在推动碳普惠体系建设和生物质燃料应用方面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微信截图_20241031152741.png

生物质燃料

助力CO₂减排34万吨

  生物柴油(Bio-Diesel)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甲酯(Fat Acid Methyl Esters,简称FAME),通常可由各种动植物油脂、餐废油脂和甲醇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世界范围内对餐废油脂制生物柴油的燃料理化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与石油柴油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各国又在机动车、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上进行了大量的台架和道路试验,发现生物柴油在普通环境条件下可以稳定地在未经改装的柴油机中运行。餐废油脂制生物柴油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替代燃料,是降低污染物和CO₂排放的有效途径,受到各国政府、产业界和学者的青睐。生物柴油以餐废油脂为主要原料,是杜绝餐废油脂回流餐桌和减少柴油车尾气排放污染的有效途径。同时生物柴油的突出优势在于可再生与环境友好,通过植物的碳汇形成闭环,进而实现碳排放零增长。推广和使用生物柴油,对于提高交通运输燃料可再生能源占比、减少柴油车温室气体排放是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石化柴油相比,等量使用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80%。

  自2013年起,上海市从开始的100辆公交车使用B5柴油试运营,扩大至集卡、船舶燃用餐废油脂制生物质燃料的示范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从2017年10月起,为了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上海市实施社会化加注B5柴油供应方式。2020年起开始规模化应用,至2023年12月底,上海市已有300余座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含公交内部加油站)向社会供应B5柴油,已累计加注3595万辆柴油车,B5柴油28.82亿升(约247.99万吨),其中消纳生物柴油(B100)14.63 万吨。累计减少CO排放1500吨、THC排放1700吨、PM排放300吨。按照生物柴油碳减排方法学测算,累计减少CO₂排放34万吨。

微信截图_20241031152753.png

碳普惠减排方法学项目概况

  上海市作为全国生物柴油推广规模最大的城市,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石化柴油,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持,生物柴油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二是,由于生物柴油的成本问题以及消费者对生物柴油的认知度不足,导致市场推广存在难度。三是,上海市有相关政策支持,但在全国范围内,生物柴油的推广还需要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和市场机制的完善。所以编制碳普惠减排项目方法学对于规范和促进生物柴油在机动车、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方法学的开发,可以明确碳减排的具体途径和效果,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这也有助于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机动车、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加注餐废油脂制生物柴油及其石化柴油混合燃料的项目从开始销售Bx的日期开始计算。项目的核算周期以自然年为计算单位。该方法学仅适用于使用以餐废油脂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的项目;餐废油脂制生物柴油及石化柴油混合燃料要符合国家标准;餐废油脂制生物柴油及其石化柴油混合燃料可以作为燃料正常应用于机动车、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等。该方法学的编制突出碳普惠的特点,着重针对燃料供应方进行计算,突破原本针对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的生物柴油碳减排计算。生物柴油的碳普惠行为具有广泛的公众基础,依托数据聚集平台系统、全面、准确记录重型卡车的运行数据,由数据聚集平台代表个人集中申请、开发碳减排量,并与公众分享减排量收益,从而激励社会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有益于增强社会公众的绿色低碳意识。

新路径

共拓绿色低碳生态链

  多年来,中器已主持并参与多项相关行业标准制定,参与制定《上海市餐厨废弃油脂处理管理办法》,主持制定6项国家能源行业标准及3项上海市团体标准;参与修订强制性国家标准《B5柴油》《船用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等;并建立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长期合作。此次深度参与碳普惠体系方法学编制,中器的研究成果亦为项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供强有力支撑,推动碳普惠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是产学研深度融合共拓绿色低碳生态链普及的又一重要新路径。

微信截图_20241031152807.png

写在最后

  “节能降碳,让地球不再叹息”。

  中器恪守绿色发展理念,躬身笃行引领碳普惠行动,为节能降碳行为赋值,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社会共治。